这是似乎是一个童话中的世界。
砂石路,青草地,小木屋……作物簌簌破土而出,溪流潺潺蜿蜒流淌。
相伴左右的是友善的邻居、志趣相投的伙伴和可爱的奇幻生物。
这里的土壤盛产欢乐与奇迹,拒绝一切纷争与烦恼。
最近放出消息的几个模拟经营手游pv中,都展现了田园牧歌般的梦幻场景,且无一例外地都出现了种田的画面。
这一模式似乎被默认成生活模拟类游戏的标配,即使玩家在其他游戏里早就体验过种田模式,到了新游戏中也依然会沉迷于此。
经久不衰的种田模拟
在模拟经营中有许多细分赛道,从经营店铺到建造城市、成立文明,再到许多风格各异的模拟器游戏,几乎可以称得上是“万物皆可模拟”。有些模拟经营游戏很依赖玩家偏好,对上“电波”的人大呼好玩,而对不上的人可能花费几小时也玩得一头雾水。
例如在《密教模拟器》中,克系呓语式的卡牌描述让部分玩家如痴如醉地玩上一局又一局,但即便是此题材爱好者也有可能遇到一定理解门槛而不明所以,更不必说最初接触这类模拟经营的新玩家只能“望游生畏”了。
然而,种田模拟,或者说农场模拟,却几乎是全球玩家都能轻松接纳并沉迷与此的模拟形式。
国内网友曾调侃“种田是刻在基因里的”,在游戏中种田堪称“血脉觉醒”。而海外玩家对种田模式也颇为热爱,根据AppMagic数据,截至3月12日,2025年移动端模拟游戏畅销榜排名前五的游戏中,有四款均为以种田模式为主的游戏。
即便不是纯粹的种田模拟,许多生活模拟类游戏也会将种田模式设为新手引导的第一个板块,使玩家通过种田来建立对游戏世界的初次联系。
这种玩法能够为偏好轻量操作的休闲玩家提供低门槛的沉浸入口,在极短的时间(新手教程)内让玩家见证“种子成长为果实”的生命循环,体会“播种-等待-收获”的具象化过程,从而建立玩家与虚拟农场或家园的初步归属感。
与此同时,这一过程同样能为厂商们提供商业化的付费设计,各种农作物、农具、肥料等天然就是可消耗资源,零氪玩家可以选择慢慢经营,而愿意付费的玩家则可以通过购买相应道具实现快速收获与成长。
在《代号:奇旅》的pv中,有角色通过各式道具来影响作物生长的画面;《米姆米姆哈》中则有各种游戏中的精灵“米姆”来协助种田的场面,无疑都能为种田模式添加更多趣味性。
玩家们对种田的热爱不仅在这类常规农场模拟的休闲游戏中,在其他游戏内也对种田情有独钟,比如在《我的世界》里建造温室大棚,在《饥荒》中种植作物……前者基本出于主观选择,而后者则多了一丝生存压力下的现实考量。
所以种田究竟有什么样的魅力,能让玩家们乐此不疲呢?
赛博养老or硬核种田
和一般的休闲游戏类似,种田模拟不需要玩家紧绷神经应对战场枪火,也不必在操作上精益求精,更不会给玩家带来重开十几遍却依旧卡关的挫败感。
玩家可以按照自己的步调经营农场,所有规划都自主决定。玩家的心理预期几乎都能被满足,花费的每一分精力和时间都能有所收获——只要付出就能得到正向回报,从而获得因劳动而产生的成就感,满足玩家内心对确定性的渴求。
这种积极心理能在一次又一次“慢节奏+正反馈”的循环中无限叠加,日常积累的压力也能在此过程中被悄然释放。也有玩家能通过规划农场来获得一定掌控感,井然有序的农田预示着(游戏中)未来的秩序与富足。
即使将农田置之不理,游戏也能为玩家提供其他诗意的享受。无论是肝度玩家还是佛系玩家,都能在电子农家乐里实现赛博养老。
有喜欢休闲种田的玩家,自然也有偏好硬核种田的玩家。其中硬核种田的佼佼者《模拟农场》系列已经出到第25代,和常见的可爱画风种田相差甚远。
玩家需要操作各种现代化农机来完成灌溉收割等动作,操作系统处处透着科技与狠活。制作组还一直为获得各个农机品牌的授权而努力,以期为玩家提供更还原的细节。
《模拟农场》贴近“真实”的风格似乎具备了有些“劝退”的挑战性,但依然有大批玩家乐在其中,甚至参与了该游戏制作组所举办的《模拟农场》全联赛。
不过无论是沉迷赛博养老还是硬核机械化,游戏内的种田模拟终究是在打造一个虚构的桃花源。
一方面,游戏所营造的农场过滤了现实的沉重而保留了真实农场中最“正面”的部分。游戏内可以做到“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即使作物全部枯萎也不会让玩家倾家荡产。但在现实里,突如其来的大雨、没有科学配比的施肥以及各种农具农机的耗损等等,都有可能让之前的努力化为乌有。
另一方面,除了“种田”外,真实农场中还有许多农民们为之烦恼的事情,相关政策、人员管理、市场风向等等,到处都需要操心劳力。不必说游戏,即便是经验丰富的农民也无法预料所有在经营农场时可能发生的糟心事。
但是在现实的压力下,一个能让人专注纯粹享受播种与收获的虚构之地,或许正是其珍贵所在。
旁观与在场
事实上,除了游戏外,其他文娱作品也为人们提供了“体验”种田的机会。
农业纪实类综艺《种地吧!少年篇》记录了十个几乎对土地一无所知的年轻人成长为熟悉各种农活“老师傅”。丰收的土地不仅回报了节目组内的年轻人,也以传递情感的方式回报了围观他们成长的观众们。
《克拉克森的农场》则是另一种风格,英国人克拉克森为观众展示了一个真实的英国农村。他和自己的农田斗智斗勇,生动形象地表达出务农并非易事,土地会以残酷的现实平等地教育每一个异想天开的人。
除了上述的综艺,还有《小森林》、《德雷尔一家》之类的影剧,以及像李子柒等up主制作的视频,都为人们提供了旁观种田和欣赏田园美学的机会。
现代的快节奏时常令人窒息到想要躺平,无论是否出于逃避现实的心理,“种田”这一种行为无疑是非常良好的疏解方式之一。当人们聚集在屏幕的一端,共同旁观耕耘与收获时,都能获得类似精神按摩后的解压与放松。
旁观久了自然就想要参与,可找寻一个安静舒适的放松之地往往意味着花费不确定的时间、金钱、精力等成本,更何况搜遍全网后选中的理想乡很可能货不对板,甚至有时体验现实农家乐都需要提前预约。
尽管有很多人向往田园牧歌般的生活,但真正付诸行动或干脆以务农为生的人毕竟还是少数。
此时,游戏这一载体就体现出了难能可贵的性价比。绝大多数没有在现实生活中体验过种田的玩家,不仅可以在被厂商“精心调整”过的游戏中模拟种田,享受纯粹的快乐,还能在各种植物、动物等其他游戏体验下获得现实难以获得的情感陪伴。
不需要起早贪黑就能收获作物,不需要劳心劳力就能体验乡间野趣。游戏为玩家提供了从“旁观”转变为“在场”的空间,一个能够暂时脱离紧张焦虑生活的乐园。
至少在游戏里,玩家可以在闲暇时刻全然放松,在电子世界中享受置身田野的浪漫,参与、经营与构建一个属于自己的理想乡。